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Mr.Cat

#026 Nikon F Speed Magny 100 and Speed Magny 45 Polaroid Back

Updated: Jul 29, 2018

上回分享了筆者收藏一個非常罕有的 Nikon F3 專用 Speed Magny 100-3。如果大家一直有閱讀筆者的專欄,應該知道筆者是 Nikon 大 F 迷,說到收藏 Speed Magny,當然也有收藏原祖大 F 專用的 Speed Magny。而且不止一個,除了 Pack Fim 的 Speed Magny 100 外,也有一個更罕有的 Speed Magny 45。


Nikon 為了 1964 年的東京奧運會,與日本的 Mikami 和美國的 Polaroid 共同開發了 Speed Magny 100 Polaroid Back,專為 Nikon F 系統而設。令當年的記者可即時以影像發佈運動會的消息。在數碼還沒出現的年代,Polaroid 是專業攝影師預覽作品的唯一方法,所以大部份的專業相機都有專用的 Polaroid 機背,或者應該說是有 Polaroid 機背的才算專業相機。


常見的Polaroid機背通常有兩種:一是菲林可貼近焦平面的,如 Hasselblad、Mamiya 等可中途換背的 120 SLR 相機。另一種是不可貼近焦平面的,通常是不可中途換背的 SLR,如 Pentax 67,所以需要用美國 NPC 開發的 Fiber Optic(光纖鏡板,不是 Optic Fiber,不過是由 Optic Fiber研發過來的)Polaroid Back。Fiber Optic 尺寸會與相機曝光的範圍一樣,Fiber Optic一面會貼在焦平面上,另一面則貼在菲林上,由於 Fiber Optic 是由很多很密的光纖組成,運用光纖內全反射的原理,把焦平面一邊成像的影像,直接投到 Polaroid 菲林上。由於 Fiber Optic 是很貴的材料,所以這種機背也很昂貴。

當然 Nikon F 是不可中途換背的SLR,不可用第一個方法,而高錕是在70年代發明光纖的,所以上世紀 60 年代第二個方法是不存在的。更何況方法二在 Polaroid 上的成像是 1:1,只有24x36mm 的影像是不夠的。

Mikami 開發的 Speed Magny 運用了投影機的原理,在焦平面上是一片聚光鏡,把影像聚焦,傳到緊隨其後的第一片 45 度鏡,這片 45 度鏡以潛望的方式把影像往下投,其間影像透過管內一支 Nikkor 50mm F2.8 的放大鏡進行放大。放大了的影像再由一片更大的 45 度鏡片作正像的矯正,投到 Polaroid 菲林上。

這個過程把成像放大了4至5倍,剛好曝光率也是降了5級,如果會 ISO 3000 度的 Polaroid 667或 Fujifilm 的 FP-3000B 的話,剛好接近 ISO 100 度的曝光率。而由於 35mm 菲林是接近3:4,而Packfilm 是近4:5的,所以成像垂直是原來的95%,而水平只有74%,與今日的DSLR要乘1.5或1.3等很相似。Speed Magny 原來就是專為體育攝影而設,基本上是為了 200mm 以上的鏡頭而設,所以設計上沒有考慮廣角鏡影像經過那支 Nikkor 50mm F2.8時所造成的黑角。網上就有人對其他Nikon鏡頭作了分析,看看不同鏡頭的成像效果。 http://www.mir.com.my/rb/photography/hardwares/classics/nikonf2/filmbacks/index2.htm


基本上所有 135mm 以上的鏡頭都可以有完美的成像效果,其他鏡頭會有不同的黑圈或暗角,值得注意的是很便宜和普通的 Nikon 50mm F1.4 定焦鏡是可拍出完美的效果。而廣角方面也有選擇,Nikon 的名鏡,世上第一支 SLR 的 F1.4 超大光圈 35mm 廣角鏡也可拍出完美成像。而筆者除了試用 Nikon 50mm F1.4 外,也試用過 Nikon 35mm F2.8,結果也不錯,中央約50%的影像是清晰的,以後的有一點點鬆散,但沒有明顯的黑角,影像很特別。

筆者收藏了這兩個 Nikon F 的 Speed Magny 100 和 45 差不多 7-8 年了,一直只使用 Packfilm 的 Speed Magny 100。Speed Magny 45?印象中連一張也沒有拍過(只用朋友擁有的另一個Nikon F2 Speed Magny 45-2)。但隨著 Fujifilm 停産FP系列菲林,可能長遠來說,Speed Magny 45 更實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