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Mr.Cat

#042 Leica CL - 1973

Updated: Jan 21, 2018

印象中好像沒有介紹過 Leica CL,很難想像為什麼筆者會忘記介紹這台常用的 Leica M 機。.





會寫 Leica CL,沒有別的原因,正是因為 Leica 剛剛於上週發佈了一台新的數碼 mirrorless 相機 (大家認識的中文叫法應該是「無反」或是「微單」,筆者覺得連 「Mirrorless」也是怪怪的,明年是 Panasonic LUMIX DMC-G1 10 週年了,大家有沒有更好的名字呢?),Leica 第一台內置電子取景器 EVF ,APS-C 片幅的 TL Mount 的相機。取名正正是叫作 Leica CL ,與 1973年的 CL 同名。


在宣傳的第一句是:「 Some people say that is Oskar Barnack were to build a camera today, it would have the APS-C format.」


先不理 Some People 是誰,但以上對 Mr. Oskar Barnack 的設計理論基本是對的。


Mr. Oskar Barnack 在上世紀的 20 年代,以極輕巧和機動性的 Leica Ur ,把攝影者從沉重的相機中解放出來。以 CL 來名命好像有多重的意思:APS-C 的 CCompact LeicaCompact 的 TL Mount 相機等不論是什麼意思,也會另人想起 1973年的 Leica CL。先不說歷史,到了今天,筆者身邊仍會用菲林 Leica 的朋友,總是仍有一台 Leica CL 傍身。無他的,因為到了今天,Leica CL 仍是最輕巧的 Leica M Mount 機身。

1973 年,Leica 推出了 Leica CL ,一台德、日共同開發的 Leica M Mount Rangefinder 相機。由日方 Minotla 負責生產,也是第一台 MFD. In Japan for Leitz Wetzlar 的 Leica 相機。細小的機身令人愛不惜手,比常規的 Leica M3、M2 和 M4 短很多。


如果是跟同代,同樣有內置測光的 ,特大號的 Leica M5 相比,Leica CL 真的是不折不扣的 Compact Leica。

小巧的機身簡化了不少的東西:取消了 M Mount 機身框線置換器,在細小的取景器內同時看 40 和 90mm 的框線;全分離式的菲林機背,大大縮短了機身的闊度。一切的佈局都是 Small but Minty的設計。唯一可惜的,就是沒有 1 秒的慢速快門。但握上手使用,完全沒有欠缺的感覺。

Leica CL 由 1973 年投産,只生產了 3 年的時間,是相對短命的 Leica M 機身。看似是不太成功,但事實上它的死因是太成功。由 1973 到 1975 年尾約 3 年的時間,一共生產了共 85000 台 Leica CL。這 85000 台的混血兒為同期德國純種的 Leica M4 和 M5 帶來很大的壓力。不難想像為何 Leica 需要叫停這個項目。時代不同了,不知道 new Leica CL又會是什麼的命運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