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at
#045 Impressive: Yashica Electro 35 GTN
Updated: Jul 29, 2018
近年寫來寫去都是 Leica 或大片幅器材,很久沒有介紹入門級的中古相機了。今次介紹一台筆者感到相當驚喜的中古入門相機 Yashica Electro 35 GTN。不是什麼罕有的東西,大概不少朋友也接觸過。
記得十多年前仍經常在鴨寮街尋寶的年代,經常看到 Yashica Electro 35 GSN 或 GTN,但多數不是太好的狀態。Yashica GTN 比同代的 Canon QL19 III或 Olympus 35RD 等體積大很多,加上是快門時控是全電子的,如果壞了便剩下 1/500 秒快門,相比 Canon 或 Olympus 的 RF 輕便機快門是全機械,的確有一點令人卻步。所以多年以來也沒打算擁有它。
會找這台 Yashica Electro 35 GTN 或多或少也是因為之前很火的 Kickstarter 。在公佈之前,有朋友已跟筆者透露 Yashica 將會重返相機世界。畢竟 Yashica 早已是香港公司了! 製作團隊也是香港人罷!(驕傲的呢!) 在公佈前,筆者在日本 Yahoo 拍賣買入這台 Yashica Electro 35 GTN。Yashica 於 1966 年研發 Yashica Electro 35系列,同年 Leica 推出了 M4,我們在這𥚃看到 60 年代相機發展的兩個面向:追求完美機械的德國工藝,及追求普及電子自動化的日本科技。 為日本工業來說,電子科技正是產業的未來。那是一個「原子」的時代,看看 Yashica Electro 35 上帶四粒電子軌跡的原子 Logo,試想 60 年代的人本,那是掌握著未來科技的感覺。
早期的 Electro 35 仍生於黑白攝影為主的時代,鏡頭為 45mm f1.7 Yashinon,到了 1968 年改為 Color- Yashinon,推出了大致相同功能的 Electro 35G。 後來加入了黑色版的Electro 35GT,而原來銀色版的名為 Electro 35GS。到了 1973 年推出了 Electro 35 GTN (黑版)和 GSN (銀版),跟之前版本最大的分別只是 hotshoe 閃光燈插座,以生產工藝和在今天使用的角道來說,當然最好是找 GTN 和 GSN。原來的電池早已停產,筆者幸運的找到這台帶有 4LR44 電池轉換器的 GTN。
可能這台機近年有翻新過,RF疊影準確,防漏光海綿狀態很好,以一台已經 40 多歲的相機來説,可以在 Ready to shoot 的狀態是非常難得。連三粒最易壞,分別是過曝、慢快門警告和電量顯示的「米仔膽」也操作正常。
可能得到它的過程太順利了,對它的感覺很好。光圈先決的自動曝光快門非常準確。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光圈如果設定在 f1.7 時,快門最慢只有 3 秒。但如果是其他小一點的光圈,快門速度可達半分鐘以上。加上可手動 B 快門和光圈,長時間曝光沒有難度。鏡頭方面,數百元的 f1.7 光圈鏡頭,筆者已沒有什麼投訴了!反而覺得超乎想像! 過去的兩個月筆者對它可以說是愛不釋手。
最大的驚喜是發現原來到了後期,Electro 35 系列的生產是在香港,怪不得 Yashica 的相機在香港特別易找。 看到 Yashica 品牌的再一次成功,再次看到香港設計工業的創造力。作為也是從事光學業務的,也為香港人自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