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at
#065 Voigtländer Bessa R2A
數星期前,收拾家中的防潮櫃,找回了一台筆者很多年前曾經經常使用的相機-Voigtländer Bessa R2A。靜思一番後,已是 10 多年前了!而且它是筆者第一台 Leica M-Mount 的 Rangefinder 機身。
回想讀大學的時代,經常經攝影室的技術員聊天,還記得日本 Cosina 發佈 Voigtländer Bessa 系列的震撼。那是踏入千禧年不久的事情。2000 年 3 月,Cosina 發佈了以 Leica L39 螺絲接口的 Rangefinder 機身 Voigtländer Bessa R,是帶有亮度可媲美 Leica M 系 Rangefinder 的機身。在攝影世界注目都放在每年逐步提升像數的時代, Cosina 向傳統的相機工業投了信心的一票。 Cosina -一家有扎實相機光學開發歷史,但並不是一線日本相機品牌的公司,帶著擁有 200 多年光學歷史的德國品牌 Voigtländer ,於 1999 年強勢的開發一個全新的 Bessa 系統 (第一台是 99 年的 Bessa L),的確非常令人驚訝! 如果不是 Cosina,大概已經沒有 Voigtländer 這個品牌了。
在今日問 Voigtländer是什麼國家的牌子,應該是一個 ”Made in Japan” 的德國牌子吧!不過比較少人知道 Voigtländer 的原產地在哪裡。Voigtländer 由 Johann Christoph Voigtländer 於1756年創立,沒錯,是 1756 年,比攝影發明還要早上百年,今年已經是 262 周年。她與偉大的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同年,而且同樣是 ”Made in Austria”。 Voigtländer 比莫扎特來得「正宗」,因為她的確是維也納的「土產」。那時「德國」仍然是神聖羅馬帝國時期 (The Holy Roman Empire of the German Nation)!Voigtländer 要在百多年後的1868年才搬到德國的 Braunschweig。有機會再回顧這段歷史。
1999年 Bessa L、 2000年 Bessa R、 2001 年 Bessa T、2002年 Bessa R2,一步一步的進化,到了 2004 年,Cosina一口氣擁出了兩台非常實用的 Rangefinder 相機- Bessa R3A and R2A,是 Cosina 首次推出備有光圈先決自動曝光的 Rangefinder 相機。老實的說,從實用角度出發,Bessa R3A/R2A 的曝光補償轉盤的設計比 Leica M7 還好,放在機頂右上,快門 及 ISO 轉盤的位置,非常合理。而 Bessa R3/R2A 推出時,大家最注目的,是 R3A 世上第一台相機配備視放大率為 1:1、俱視道調整功能 Rangefinder 的相機。在這之前,只有 Leica M3 的 0.92x Rangefinder 比較接近。用家可以同時開雙眼取景對焦而沒有縮放比例的問題。
筆者喜歡 40和 50mm 的鏡頭,理應是使用 Bessa R3A 的,因為它的取景器有 40mm 的亮框。但緣份令筆者 10 多年前遇上這台 Bessa R2A。一台當時近乎全新的機身,加上一支 Leica Summaron 3.5cm f3.5,不到三千港元,正好讓筆者踏上 Rangefinder 和 Leica 的不歸路。
這台 Bessa R2A 是早期「Paint Drop」或 Cameraquest Stephen 稱為「scratch-resistant splatter paint finish」版本,指的是機身噴油的表面處理。這種灑點式的噴油處理是由 Bessa R2 開始使用,硬身,有點滑和有光澤,筆者比較喜歡,有點像 Nikon F2、F3T 的表面處理。後來全線的 Bessa 改為像磨沙面的噴漆,不知為什麼總是覺得有點塑膠的感覺。
不過,Cosina 改噴漆的同時,其實也作了重要的結構改變。早期 Bessa R3A/R2A 的回卷桿是一支中心圓孔的平桿,這個簡約的設計正是它的弱點。衝壓圓孔的兩邊在使用久了會折斷,筆者正正斷過一次,需要寄回日本維修。後期的 Bessa 改為 Double Hinge joint Lever,這個結構便穩固很多。
看著這台充滿風霜風 Bessa R2A,由近乎全新用到這個狀態,跟著 Leica Black Paint 一樣,回卷鈕和熱靴也有點露銅,總算沒有辜負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