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Mr.Cat

#088 Fujifilm GF670 Professional

今期回顧一台筆者曾經擁有過的相機。


時間過得真的很快,Fujifilm 670發佈已是10年前的事了!


2008年1月拉斯維加斯的PMA上,Fujifilm展示了銀黑色機身的ujifilm GF670。半年多後在德國科隆Photokina 08上,筆者終於在展示箱中看到了黑色Fujifilm GF670的樣版機。同場又看到了另一部國際版的Voigtländer Bessa III 667,Fujifilm與Cosina的合作,把經典的Bessa系列,真真正正的以120菲林的風琴(皮腔)摺疊式相機重生。


隨著時間過去,Fujifilm在兩年後的Photokina 10公布了GF670W。在GF670的基礎上,開發了EBC Fujinon 55mm F4.5鏡頭,滿足了究極的中片幅廣角鏡用家。其實在這屆Photokina,筆者遇到Rapidwinder的創辦人,已故的MR. Tom A(多麼令人懷念)。大家也知道Tom跟Cosina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時他跟筆者説,除了80mm的GF670和55mm的GF670W外,Fujifilm及Cosina也有計劃開發一台更廣角、焦距為38mm的超廣角版SW。在6x6片幅跟 Hasselblad SWC看齊,在6x7片幅上比Mamiya 7系的43mm更廣角。

可惜時間再過去,這台更廣角的SW版並沒有出現。反而在2014年 Fujifilm停產了黑色的GF670(現正當然是什麼也停產了)。也就是這樣,筆者終於下定決心,入手了一台Fujifilm GF670。


一直都很想擁有一台Fujifilm GF 670!一再回味Fujifilm GF670的賣點:電子快門,內置測光,可全手動控制光圈和快門。不過最大的優點是光圈先決,這種由中古至今都被認為是最好的曝光模式,可有效地控制景深。快門選擇、菲林速度和曝光補償在機頂的左方,操控上很方便,只需對好焦,選好光圈,一按右邊過片輪中央的快門,自動曝光,非常方便。而快門操作方面,由於是電子的鏡間快門,真的很輕和很靜 。




這台機是6x6和6x7兩個模式,在機芯內有一個6x6或6x7的轉鈕,只需要用120軸芯的邊,輕輕一轉,便可轉動。機內曝光範圍的遮光板、機械計數器、取景器的亮框同步轉換,而且窗內有6x6和6x7的數字顯示,非常體貼的設計。



鏡頭是Fujinon Super EBC 80mm 1:3.5,而國際版是Heliar 80mm 1:3.5。Super EBC是Fujifilm有名的多層鍍膜鏡頭,質素媲美Zeiss Ikon。Heliar也是Bessa II的經典鏡頭,僅次於APO Lanthar。80mm這個焦距設計得很聰明,在6x7時相對135是35mm的廣角,而在6x6時就是50mm的標準鏡,兩者都是隨身機很適合的焦距。




筆者也曾經十分喜歡這台Fujifilm GF670,可惜作為筆者會想收藏的相機,它還是差一點點。其中一個問題是鏡頭的質素,不是說它不好,不過比起 Fujica GS645、Fujifilm GA645 family,就是欠了一點點的通透感。筆者幾位GF670用家朋友也有這樣的評價。還有一個問題是電子快門,由於供電是普通的LR44鈕電,抵抗低溫的能力很差。有一次筆者在冬天下的 維也納,大概在-5度的戶外拍攝,已大部分時間將相機放在大䄛內,可惜快門操作仍舊不穩定。面對這樣的環境,沒有解決的方法。


結果還是找了一台Fujica GS645,一還自己希望擁有一台富士摺機的心態。6x7片幅相機方面,筆者則保留了全機械的Makina 67和67W,還是機械的安心一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