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Mr.Cat

#106 Exploring with Instant Magny 35

Instant Magny 35 由初創設計團隊 NINM Lab 開發,去年中於 Kickstarter 上成功集資。近年 Kickstarter 有不少項目成功集資後未能發貨,特別是與攝影有關的產品,如意大利的 Lab Box、英國的 Reflex 等。德國-美國光學公司 Meyer Optik 更是倒閉,一系列其下光學品牌的 Kickstarter 項目更是出貨無望。在這一個不明朗的氣氛中,我們喜見NINM LAB 依時開發了 Nikon 和 Leica 版本的 Instant Magny 35。


在項目仍在眾籌的階段,筆者測試了 Nikon 版本的 Prototype,那時已經向大家介紹了。筆者也有支持了一個 Leica 版本,也於上月收到了!綜合網上的一些討論,筆者希望分享一點使用上的心得。



一)測光設定與曝光


首先是曝光,跟當年Nikon Mikami 的 Speed Magny 一樣,影像由 135 片幅放大到中片幅時,曝光值會減少。當年的 Speed Magny 是 5 級,而 Instant Magny 35 是 3 級。也就是說 ISO 800 的 Fujifilm Instax 底片作 ISO 100 測光。除此之外,Speed Magny 和Instant Magny35 的光學結構中有一組放大鏡,放大鏡的光圈限際了最大通光值。當年Speed Magny 是 f2.8,而 Instant Magny 35是 f4。也就是什麼也不用想,把測光錶調到 f4 和 ISO 100 便可。




二)如何選擇測光錶


如果你是用 Nikon 版本的 Instant Magny 35,你大可不用測光錶,Instant Magny 35 支援的 Nikon 機身都內置測光錶或有自動曝光功能。筆者在 Instant Magny 35 上用過 FE、FE2、FM2 和 FM3A,TTL 測光的表演都非常准確。如果你是用 Leica 版本,筆者建意你還是用測光錶吧。即影即有是沒有寬容度的,跟大家拍負片的經驗是不一樣的。在選擇測光錶的問題上,筆者是傳統攝影走過來的人,仍是堅持用真的測光錶。今天大家大概會常用手機的測光程式,筆者的經驗是不太准確。用來拍負片還可,有那麼闊的寬容度,但正片或是即影即有真的不太准確。看看圖1,Iphone Lux Light Meter App 的數據在同一個環境下,比Sekonic L-308 低了足足 2 級,而拍出來是 Sekonic 所測的數值正確(下圖上方兩張)。所以還是用傳統的測光錶吧!



三)暗角


由於Leica M-Mount鏡頭的後焦距比較短,在Instant Magny 35上使用可能有暗角或是黑角,特別是廣角鏡頭。不過筆者倒覺得是多了一個玩法。


隨手選了4支鏡頭來試,分別是 Leica Summilux 35mm f1.4 Version 2、Leica Summicron 5cm f2 collapsible、Leica Summicron 50mm f2 rigid和筆者心愛的Rollei 40mm f2.8 Sonnar HFT。發現在不是全開光圈的情況下,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暗角:以Summilux 35mm f1.4 Version 2 為例,如果是 f4 時,會在很自然的暗角(右圖右下角),只要選用f2.8,差不多看不見暗角,不過筆者倒也非常喜歡這自然的暗角。



再測試兩支 Summicron 5cm/50mm f2。發現在 f4 時(下圖右方)暗角在點重,Collapsible 比 Rigid 更重。但如果是全開f2時(下圖左方),大概也沒有暗角了!


最後是 Rollei Sonnar 40mm f2.8 HFT,由於這個光學當年是設計給 Rollei 2.8S 的,所以後焦距特別短,就算是 f2.8 (下圖左下方)也有暗角,在這個情況下如果加一級(調慢一級快門)曝光,畫面和暗角的氣氛恰到好處(圖7)!非常吸引!



十分實用和挑戰性的產品!拍了一個早晨!突然發現筆者在用 Leica M 機身拍即影即有,不是 Leica Sofort!感覺是不可思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