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at
#136 Ilford Advocate on Leica
今期的主題是「復古再造」,這是筆者十多年來每天的工作。每一個開發的產品都是有著這個精神。不過不打算又介紹自已的產品了。不如介紹一個很令人心動的中古鏡頭改裝吧!
收藏中古機的過程中,收藏的不只是器材,還有很多故事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介紹這支鏡頭的同時,不得不令人回想起一位已故的相機維修師傅—傑師傅。

認識傑師傅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當年仍在理工大學修讀設計,喜歡到處尋找中古相機。透過技術員的介紹,認識了工作室位於漆咸道南百利商業大廈的傑師傅。如果在香港收藏相機超過10年的一輩,也許會認識他。傑師傅為人極之低調,在香港不出十位自立門戶的相機師傅中,傑師傅是最年輕的一位。認識他時他只有30多歲,不過10多歲入行作學徒的他,當時已經擁有20多年的經驗。
傑師傅入行的時代也是相機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由德國為中心到日本光學工業抬頭;由機械到電子;由手動到AF自動;由菲林到數碼,都在他投入相機業時發生。傑師傅是一位非常實幹的師傅,什麼相機鏡頭都懂,技術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進步,不停的進修。他真的是什麼都會維修,不會只維修機械的但不修電子。到了後期,數碼相機也沒有難到他。還記得他常說Leica、Hasselblad、Rolleiflex等機械相機是最容易維修的。維修到可以用一點也不難,難在可不可以維修到像原廠的狀態,甚至是超越原廠。
認識他的朋友大概也知道他是講得出做得到的。
Digital mirrorless 已經問世超過十年了,如果今天說把中古鏡改到數碼相機上,也許不是什麼新奇的事。不過如果是20年前,卻是非常專門的小眾品味。筆者的大學時代也花了不少時間在傑師傅的工作室。只要忍得著他的煙味和不要打攪他工作,他和大舊(他的助手)是歡迎大家「打躉」的。他們也非常樂意的分享他們的知識,總是令筆者大開眼界,這一切對筆者往後從事相機和光學開發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筆者來說有一個遺憾,就是在他在生之前,無法替筆者完成改裝Ilford Advocate鏡頭。認識Ilford Advocate正是在傑師傅的工作室,20年前了!看他幫客人「種」鏡,好奇的問是什麼,他說是畫質可以媲美Leica的英國鏡頭,再說深一點,他說先不「道」你升仙,到有一天開始玩Leica的時候再說。
就是這樣,到了筆者入手了第一台Leica M3時,也一再求教。
這也許是筆者唯一負擔得起的英國Dallmeyer鏡頭。Ilford於二戰後投入相機的開發。於1949年推出Ilford Advocate Series 1 相機,一台造型非常特別的相機。機身是厚厚的壓鑄鋁合金,外層噴了潤澤的象牙白瓷漆。最特別的是鏡頭採用了35mm廣角鏡,以1949年來說,一般是45mm段的標準鏡,35mm已經是不常見的廣角鏡。更厲害是來自歷史悠久的英國名廠Dallmeyer。這也是Ilford Advocate在中古相機別俱地位的原因。

Ilford Advocate以鏡頭劃分,一共有3個Series :
Series 1: Dallmeyer Anastigmat 35mm f/4.5
Series 2: Dallmeyer Anastigmat 35mm f/3.5
Series 3: Wray London Lustrar 35mm f/3.5
Ilford Advocate 由1949投產到1956停產,估計生產了約1萬台,f4.5和f3.5的Dallmeyer Anastigmat各佔一半,約5000台。而最罕有的是在Dallmeyer供應不足時,Wray London供應了一批Lustrar 35mm f/3.5鏡頭,外圈是黑底銀字的,又名「Black Face」Ilford Advocate。相信只有約370台,可說是可遇不可求。

傑師傅已很多年不替客人改鏡了,但也應承會幫筆者完成它們。筆者兩台分別是f4.5和f3.5的Dallmeyer Anastigmat Advocate,和兩支Leica Elmar 35mm f3.5一直在他的工作室內。只是想不到他會走得那麼突然。
直到去年,他的徒弟,與筆者在Lomography共同開發相機和鏡頭的麥格終於替筆者完成了。這三支Ilford Advocate鏡頭的對焦行程與Leica Elmar 35mm f3.5一樣,所以可以利用它的對焦鏡筒來移植,這樣就可以直接支援Leica的Rangefinder系統了,不論是LTM mount或是M Mount,也可以全兼容。
麥格的技術也許是超越了傑師傅,這兩支Dallmeyer Anastigmat好像是Leica原裝的,光圈完全可調,也有光圈點示。他還說個改裝沒有破壞相機或Leica Elmar的零件,完全可以還原,雖然沒有任何原因需要還原。
終於擁有這兩支鏡頭了,這是年青時代的心願。麥格自己也擁有一支Dallmeyer Anastigmat 35mm f3.5和一支Wray London Lustrar 35mm f/3.5。據他說兩支各有千秋,Dallmeyer細緻而畫面中心立體,四角成像較差。而Wray London Lustrar相對平均,四角成像較佳。
從來沒有想這找一台Wray London Lustrar 35mm f/3.5版的,數量太少了!沒想到在麥格完成這兩支Dallmeyer Anastigmat後不久,筆者也找到一台不論是相機或鏡頭也非常新的Wray London Lustrar 35mm f/3.5版。又是時候找一支Elmar 35來移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