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at
#117 三光商事製 1959 Olympus Pen
Olympus剛發佈了一段名為 《A Great Moment》的紀錄片,正式開始100週年的慶祝活動。在Dpreview上看到片段的截圖,又是最經典的Olympus Pen。好讓筆者也回顧1959年首年產「三光商事製」Olympus Pen。

Olympus Pen 是相機開發天才米谷美久的第一個作品。在那個「沒錢才用日本機」的年代,年青的他加盟了 Olympus,為日本相機工業找到了一個新的出路。
1958年,米谷美久苦等了2年多,他收到了第一個相機開發項目,就是開發一台廉價的相機,一台為普及攝影而設計的相機。準確的說是一台零售價為 $6000 日元的相機。當時Olympus 最便宜的相機 S35 f3.5,也要 $23000 日元。6000 日元的目標並不容易。每一個細節也要節省,每一顆零件都需要發揮最大的效率。
Olympus Pen 採用 18x24mm 的半幅片,這麼一來機身的尺寸和成本便可大減,快門和鏡頭所需的體積也減少。而半幅片的設計又節省了菲林。當時彩色菲林剛問世不久,價格仍然相當高,對用家來說是很好的消息。全拆卸式的機背減少了機身兩邊的厚度和複雜的開關零件;轉盤式的過片輪取代了拉桿,減少成本和所佔空間;快門只有1/25秒至1/200秒,只需簡單齒輪組,不需複雜的減速器;加上一檔B快門,仍可拍攝現場光和慢快門。
光學採用了「Classic」的4片3組(如Tessar)的設計,細小,就算是f3.5或後來Pen S的f2.8,快門所需的開關動作幅度也是非常小。而4片3組的銳利度也彌補了半幅片的解像度。
這台 100% 由米谷美久開發的 Olympus-18 (prototype 的名稱),原來不是一開始便由 Olympus 自家生產。投產首8個月,Olympus Pen 是由供應商「三光商事」代工。經過8個月的時間,由於市場的反應好,Olympus 才正式設立自家的生產線生產。
這批第一年產的三光商事製 Olympus Pen,是最貼近米谷美久的設計。在這短短8個月的時間,經過非常多的微細改變,可見當年米谷美久在不斷微調其設計。主要的微調有:米或尺;紅/白/無 Flash mark;皮革色;快門鈕樣式;焦平面標示圖案;單或雙耳;取景器質材;回捲桿設計和方向標示。看來當年那位年青的小伙子,在這短短的8月間忙過不停。
當中有些細節,可以窺探當時的生產模式。除了大家知的單耳是前期外,三光商事製Olympus Pen也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快門鈕的樣式。筆者這台前期的Olympus,大家可看到快門鈕是三橫間加弧線的,而後期的快門鈕改為正直線,明顯是要提升生產效率的考慮。而前期快門鈕造形上的複雜度,反映了可能三光商事是比較細型,人手加工式的工場。
這些微細的改變﹣Running Change,是開發者配合往後的生產模式、生產過程的經驗和市場反應而作出的修改。這是設計師的思考過程,也是收藏家為之津津樂道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