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Mr.Cat

#111 The best EOS film body – Canon EOS 1n RS

人在什麼時候才感到自己漸老?是照鏡子時看到白頭髮?筆者小學六年級已有白髮,也許這樣不夠震撼。或許是自己以往作在前線記者時用的器材「搵食機」,已可以作經典中古機回顧吧!


上期介紹了筆者剛「收留」的一批相機器材。很久沒有這麼認真檢閱自已的專業單反器材。好!就把握這次機會,把散落的Canon EOS器材集中在一起。



筆者第一台Canon EOS是於修讀設計前購入的,那是當時很高科技,帶眼球對焦功能的Canon EOS 50E。22年前啊!伴隨筆者東奔西跑,5年的大學歲月,遊學旅行,總是伴隨著。畢業後當記者,順理成章仍然是Canon同學會。仍記得第一時間, 跑到「東英」(舊日的尖沙咀東英大天,今天的The One)天祥攝影,把兼職時儲的錢,買了一支水貨的Canon EF 28–70mm f/2.8L,筆者第一支的Canon L級鏡頭。除此之外,還買了一台二手旗艦機,入手的正是Canon EOS 1n RS。


那是2002,Canon EOS 1n RS已問世了7年的時間,EOS 1V已經推出了兩年,業界攝影師仍然主要使用EOS 1n比較多。主要的原因是EOS 1V的45點自動對焦功能反而拖慢了對焦速度。如果想快,關掉45點自動對焦功能,設為中間一點,那麼跟EOS 1n沒有太大分別。


「EOS 1n技術太成熟了!是機械性能和電子完美合體的菲林相機」這是一位已故,筆者很尊敬的師父所說的。



比EOS 1n更好的,只有EOS 1n RS!


EOS 1n RS於EOS 1n推出後一年問世,比已經不是平宜的EOS 1n還要貴差不多十萬日元,原因是它的特殊設計。


Canon EOS 1n RS最特別的設計是反光板採用固定的半效明pellicle鏡板。正常現代的SLR也是使用半效明反光板。以EOS 1n為例,主反光板63%反光度作取景用,37%通光至鏡後副反光板作TTL測光參數。不論是主或副反光板,在快門前一刻也會關上,讓所有光進入曝光。聽起來正常不過,而我們也接受曝光時會取景器會一刻「Black out」。



EOS 1n RS採用固定的半效明pellicle鏡板,主反光板35%反光度作取景用(取景器的確比1n暗一點點),65%通光至鏡後副反光板作TTL測光參數。跟1n最大的分別是在曝光一刻,只有副反光板關上,讓65%進入曝光。由於主反光板固定不動,所以在曝光一刻取景器也不會Black out,攝影師可以透過取景器,清晰看到曝光一刻。特別是配合閃光燈使用時,攝影師可以準確看到閃燈觸發的一刻,這對新聞攝影和時裝攝影非常有用。由於沒有板的回彈動作,操作上也寧靜得多。




EOS 1n RS的RS意思是「Real-time Super-high-speed」,由於沒有主反光板的回彈動作,令相機的快門時滯低達6毫秒。Canon的工程師決定把它定位在超高效性能的相機,所以把快速馬達設計為跟機身一體,不像EOS 1n跟PDB-E1 Power Booster可以分開。這樣的設計提升了最高機械性能。相比EOS 1n跟PDB-E1 Power Booster,過片速度提升了1.7倍。在RS mode可達10fps (EOS 1n+PDB-E1為6fps),回卷速度也快了約15%的時間,只需7秒便回卷一筒36張的菲林。



Canon EOS 1n RS是一台令你不知不覺燒菲林的相機,唯一的缺點是進光量減了2/3級。由於是TTL,曝光補償也是不知不覺的。只是配合手動閃燈時需記得加2/3級輸出。


這是24年前的技術,Sony於2012年也推出過一台數碼DSLR SLT A37,不過不是那回事。而不會Black out的技術,我們也是等到Sony A9出現才能實現。今天仍然非常享受Canon EOS 1n RS的機械科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