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Mr.Cat

#055 Kern Macro-Switar 1:1.9/50 AR on Leica M

Updated: Jul 27, 2018

老實的說,入手這支 Kern Macro-Switar 50mm f1.9 的最大原因,都是因為了在 Leica 上使用。這也是筆者決定一買就是 50mm f1.9 的原因,因為只有 50mm f1.9 版本是黑色的。



早在1951年,同是瑞士的電影鏡名廠 Kern Aarau 已為 Alpa 開發第一支標準鏡:Kern Aarau Switar 50mm f1.8。這是在當年 135 片幅中,罕有以攝影為主要目的而開發 apochromatic 鏡頭(複消色差透鏡),被喻為最好的標準鏡(真的很難定義)。到了1958 年,Kern 為 Alpa 開發了第二代的標準鏡,Macro-Switar 50mm f1.8。基本跟前身的 Switar 50mm 1.8 的光學結構一樣,加入非常實用的近攝功能,最近對焦距離約為 20cm。有說這樣的設計,在無限遠的表現比 Kern Aarau Switar 50mm f1.8 遜色。由於筆者沒用過這兩支鏡,那就不好評論了! 到了1968年,Kern 又為了 Alpa 推出了新版第三代的 Macro Switar 50mm f1.9。這次光學結構由前者的 f1.8 版的 7 片 5 群改成 8 片 5 群。一些資料說這是為了節省成本而作出的設計改變。不過事實上 f1.9 版本的成像質大大提升(筆者這樣說又會被人挑戰了!)。 有一次遇到一位前輩,一看到筆者用 Macro Switar 便問是 f1.8 或是 f1.9 版,查看後拋了一句:又是 f1.8 好還是 f1.9 好的問題。

筆者也看過不少的討論,由於不論是那一個版本 Switar 本身已經是 Apo 級的一班鏡頭,反差、色澤、清晰度、柔和的散景等表現奇佳已不用討論。通常的爭論點都是 f1.8 比較潤澤,f1.9 比較銳利(或太利)。也許 Seth Rosner (前 LHSA-Leica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 主席)於 2008 年在 photo.net 的回應可解釋一切。 他引述了一封 1972 年 Kern 給他的回信,官方指出 f1.8 版的分辨率在全開光圈時是 125 lp/mm,center on axis 分辨率是 350 lp/mm。而 f1.9 版本則是在全開光圈時是 175 lp/mm,center on axis 分辨率達 450 lp/mm(450 lp/mm 真的非常非常高)!由此可現,光學結構的改變不是為節省成本,而是更大的提昇分辨率!這也是 f1.9「太利」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的 Kern Aarau Switar 50mm f1.8 只有銀色的版本。到了第二代的 Macro Switar 50mm f1.8,初期是銀加黑色的,主鏡身是黑色,兩者比較,有人說這是黑漆版(沒他的,黑漆版總是讓人有昂貴的想像)。事實上 Macro Switar 50mm f1.8 到了後期真的推出過全黑的版本,外形與後來 50mm f1. 9一樣,數目比較少。而筆者這支 Macro-Switar 50mm f1.9 則是只有黑色的版本。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一直是 Leica 用家追捧的一個版本。

上期 Cameracafe 用上了當年新入手時的照片,才發現那時是近乎全新的狀態購入它。再看看今天這支 Kern Macro-Switar 1:1.9/50 AR,遮光罩上 ALPA 品牌的字樣己退色。再看看這 3 年拍了數以千卷的菲林,大部份 50mm 焦距的相片都是用它拍攝。多好!總算沒有辜負這支名鏡。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