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at
#144 Leica Mooly to Nikon F36 motor Drive
記得很多年以前,一位維修相機的師傅跟筆者說過,相機的機械就是時計,分別只是鐘表是來顯示時候,而相機就是記錄時間。還記得年少時聽到這句話的震撼。

的確如此。單一的畫面是瞬間的記錄,由攝影誕生開始,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從化學、光學和機械三方面,一直希望把這個瞬間縮短。然後希望可以更高效更快的捕捉這些瞬間。一秒連拍速度 FPS (Frame per second) 一直是各相機品牌旗艦機的技術指標。 Nikon 上星期正式宣佈停產有16年歷史的菲林時代旗艦機F6。好像不怎樣重要的消息,但這是最後一台投產的菲林旗艦機。這是標誌著一個時代正式終結(也許已很多年前了)。的確如此,當Sony A9ii可以達到不會 blackout 的 20fps,又有誰需要 Nikon F6 的 8fps(接連MB-40 grip)連拍呢?那可是 4.5 秒拍完一卷菲林的速度呢。 沒有前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這期好讓筆者回顧這個技術的原點
Leica Mooly 1938
有關連拍的技術開發,Leica 正是首創的品牌。早在 1938年,Leica 已經成功量產和銷售歷史上第一個自動過片器 Leica Mooly。Leica L Mount 相機是當時最先進和全面的相機系統,Leica一直為了讓攝影家可以更方使用其器材,研發不同創新的配件。在 1935 年推出SCNOO 手動的上弦過片器,3 年後推出了 Leica Mooly。Mooly 是 Leica 唯一全機械上弦的過片器,不需供電和馬達驅動的過片器。喜歡機械感的朋友一定不可錯過。
1938 年第一年產的初版,就是像筆者這個 #318 Mooly。有兩個速度選擇:「1」是 1 fps而「2」是 2 fps。但由於生產問題,這個可轉速功能可能會令彈簧的拉力不一,而相機選擇的速度又影響了實際的過片出速,所以在第一年產的後期已改為固定一個速度。經過80多年後的今天,大部份的 Mooly 已壞了,要找一個雙速第一年版,而所有功能仍全動的,可說是非常困難!筆者這個功能全正常的 #318 Mooly 是非常難得。
除了 Leica IIIa 的 Two/one Speed Mooly 外,在二戰時 Leica 也有生産給 War time Leica IIIc 的 Mooly-C。Mooly C 是相當罕有的配件,功能上大致跟 One speed Mooly 一樣,最大的改進是以內部的快門機械結構觸發過片,取代了前代的連動臂。也是因為這樣,最好是找 IIIc 連 Mooly-C 的套裝機,確保機械功能匹配。
Nikon F36 motor drive (1959)

有誰想到,在相機的發展歷裡,當 Leica 於 1938 年開發 Mooly 後,要到 1957 年,差不多 20 年後,Nikon才開發相機外置馬達 S36 motor drive。S36 motor drive 為 Nikon S2 的專屬馬達,不過如果要說真正成功,還是要到了 1959 年,Nikon 推出 Nikon F 同時推出的 F36 motor drive,才是攝影師的可靠伙伴。
1959 年 Nikon 推出了 Nikon F,一個改變攝影史的相機。第一次 SLR 成為最可靠,最準繩的相機系統。Nikon 同時推出了很多配件,伴隨 Nikon F 的誕生。其中一個正是 F36 motor drive。

在快門釋放方面,F36 motor drive 有 3 個 mode: C- Continous;L- Lock 和 S- Single,用家可選擇連拍或單一過片。而在過片速度方面,一共有4個模式:
L:約 2fps 可配合的快門速度:1/000 至8秒
M1:約2.5fps 可配合的快門速度:1/000 至1/60秒 (mirror locked up可達1/30秒)
M2:約3fps 可配合的快門速度:1/000 至1/125秒 (mirror locked up可達1/30秒)
H:約4fps 可配合的快門速度:1/000 至1/125秒 (只可是mirror locked up)
1959 年已達 4fps了,這是非常實用的,特別是在固定對焦位置,可以 Mirror locked拍攝的體育攝影,如 F1 賽車。Nikon F36 motor Drive 令 Nikon F 成為專業的攝影系統。
推出的初期,F36 motor drive 需以電線接連到一個像武士劍套的 Remote Battery Pack。後來才推出圖中相連的,可作手柄的 Cordless battery pack。這也是往後相機外置馬達手柄的原型。
到了 60 多年後的今天,一個操作正常的 F36 motor Drive 也不算容易找。當然不論是產量或穩定度,比 Leica Mooly 容易找得多。也許這些目的為了「燒菲林」的馬達,不太合適今日大家比較放慢的菲林攝影習慣,但光是把它們組裝上,感受其中的機械感,已令人有說不出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