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Mr.Cat

#140 NBA Photographer: Andrew D. Bernstein

“Oh I know you! Your name is on all those posters I had in my room growing up.”

這是1996年,17歲的Kobe Bryant加盟湖人時,在首個媒體日對一位攝影師所說的話。而這位攝影師正是連續服務了NBA 33個球季的 Andrew D. Bernstein。一位改變NBA 影像史的攝影師。


33個球季是什麼概念?也許就是由 Magic Johnson 到 Kobe Bryant,再到 LeBron James 的時代。一代又一代的球星誕生,一位又一位的退役,只有 Bernstein 仍然見證著。

Bernstein 於1983年開展他的NBA攝影生涯。有趣的是他並不是籃球迷,他自嘲個子不高,從不熱愛 NBA,反而是一個冰上曲棍球迷。但機緣令他加入了 NBA 的核心圈子。他早年接觸到「strobe photography」- 利用預設的相機和強力閃燈,在場館內一般攝影師去不到的地方,如天花俯瞰或在籃球板後的角度,以搖控的方式,拍攝充滿迫力的照片。當時 NBA 仍不太重視攝影和影像傳播。就是這樣,1983年他拍攝了仍然不是「All Star」,更沒有什麼「All Star Weekend」,只是集合東西岸各隊球星的一場球賽。「All Star Game」到了下一球季,1984 年才開始。也是這樣,30 多年,他從沒有缺席任何的「All Star Game」。

他從沒有缺席過的還有 30 多年的每一場 NBA Final、美國夢幻隊奧運每一場賽事等。他和他所成立的攝影公司是洛杉磯主要體育會的官方攝影團隊,包括 NBA 的洛杉磯湖人和洛杉磯快艇、NHL 的洛杉磯國王、MLB 的洛杉磯道奇和 MLS 的洛杉磯足球會。

雖然 Bernstein 的主要客戶為的洛杉磯體育會,但由於他同是也是美國國家籃球隊的官方攝影攝影師,也令他與 Michael Jordan 結下不解之緣,拍下了不少經典畫面。

《Come fly with him》

Bernstein以strobe photography 的方式,於 1988 年在 The Forum (湖人主場)拍攝了年輕的 Michael Jordan 飛躍, 單手持球準備猛力灌籃的一刻。時間恰到好處,表情也非常有張力。不像今天科技,攝影師可以以無線電和快速回電閃燈,連拍 10 多張後再選一格。在1988年,強力閃燈回電的時間是 4 秒,攝影師需把握好時間,才可以準確捕捉。1988 年這張《Come fly with him》也成為同名紀錄片的封面,深深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年輕球星。

《MJ: Champion, finally》

1991 年 NBA Final,Michael Jordan 帶領公牛於 Game 5,在湖人主場奪得錦標後,在更衣室裡,Michael Jordon 激動地緊抱著金盃,他的父親 James Jordan 雙手從後捉著Michael Jordan 的手臂安慰。這一幕被 Bernstein 捕捉了,成為經典照片《MJ: Champion, finally》。到了 1993 年,James Jordan 不幸被殺,Michael Jordan 親自致電 Bernstein,希望 Bernstein 可以為他沖晒這張照片送給他,足見這一幕對他的人生有多重要。

沒有太多有關 Bernstein 攝影器材的資料,只知到在場館內預設「strobe photography」的相機通常是 Hasselblad 和 350mm 長焦鏡。還有一張照片,是 1992 年,夢幻隊奪冠後,Bernstein 替 Michael Jordan 進行拍攝,他在 Studio 所用的是 Mamiya RZ67。不過更重要的,30 多年來 Bernstein 也是一位 Nikon 攝影師。他是 1983 年開始 NBA 攝影生涯,應該是 Nikon F3 的年代。



Nikon 於1980年推出 Nikon F3,Nikon 第一台電子化的旗艦機。雖然F3是電子機,但卻非常可靠,經歷 40 年了,不少 Nikon F3 仍是操作正常。F3的機械功能超強,只需要配合MD-4 Motor,在 Mirror Lock Up 的情況下,可達每秒拍攝 6 張的速度(6fps)。或是正常反光回彈情況下每秒 5.5 張(5.5fps)的高速。在今天數碼時代,也許 6fps 不算什麼,但已是80年代最高的科技。試想想,那是 4.5 秒拍完一卷36張菲林的速度啊!


Nikon 雖然於1988年推出了 Nikon F4 (Canon EOS 1問世後兩年),在 90 年代,不少攝影師是跳過了 F4,直接由F3升級到F5。真的不知到 Bernstein 有沒有進入 F4 的時代。

不知道是科技造就了出色的攝影師,或是出色的攝影師帶領相機的發展,當年 Canon 開發EOS 時,就是參考了體育攝影師的要求,「開發一支可在籃球場館內,手持的 300mm f2.8鏡頭」來作機身口徑設定。不過肯定的是,Bernstein 是「Strobe Photography」的業界領先者,他也協助 NBA 於 1986 年成立「NBA Photo」,是聯盟官方影像通訊社,大大提升了聯盟影像的質素,以影像把 NBA 推向全世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