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Writer's pictureMr.Cat

#133 The Original Petzval objective 14.9cm f/3.66 from 1842

也許這是筆者最珍貴的收藏品。



今年是攝影術誕生180週年。之前在《Cameracafe》裡回顧了攝影最早期的光學 Daguerreotype Achromat,、Photographe a Verres Combine和Petzval。筆者喜歡19世紀的光學,特別是Petzval光學。事隔快180年,仍然替Josef Maximilian Petzval教授的Petzval人像鏡敗給Charles Chevalier的Photographe a Verres Combine鏡頭而感到不值。



更可悲的是由於Petzval 教授當時希望盡快完成樣品開發,把所有設計和工程數據交給好友Peter Wilhelm Friedrich von Voigtländer (P.W.F. Voigtländer)。由於沒有想過會這麼成功,他們兩位也沒有為Petzval光學註冊專利,結果短短數年間,法國和英國的光學廠也「抄考」了Petzval,推出自家的人像鏡頭。Petzval教授一分錢也沒分到。而更差的是連好友P.W.F. Voigtländer也出賣了他。


P.W.F. Voigtländer在面對相機和鏡頭銷售的豐厚利潤下,只給了Petzval教授2000 florins (弗羅林 - 當時奧地利帝國的貨幣)。跟據1846年的資料,一支1 ½ in的Petzval的售價為81 florins,而一支4 in的Petzval更是486 florins。在1841年(生產的第一年),Petzval的產量為70支,第二年更達600支。而往後的10年, 平均年產433支,Voigtländer & Sohn在維也納時期共生產了約5000支Petzval人像鏡和相機。所以Petzval教授一直覺得這2000 florins是非常冒犯的


1848年3月,奧地利帝國爆發維持了差不多兩年的革命,加上與Petzval 教授的爭吵,P.W.F. Voigtländer於1849決定把工廠由維也納搬到太太的家鄉布朗施維克Braunschweig,工廠於1852年投產。


說了半天的歷史,原因是希望帶出這支鏡頭的歷史背景。




筆者大概是10年前在ebay找到這支鏡頭,賣方是在匈牙利,正是Petzval教授的家鄉。拍賣項目是一大堆鏡頭,這支小小的銅鏡並不起眼,不過很快被筆者看到特別之處。絕大部份19世紀的Voigtländer & Sohn鏡頭是1852年後在布朗施維克生產的,所以常見的刻字是:

“Voigtländer & Sohn

Wien und Braunschweig”, 


“Voigtländer & Sohn

Wien Braunschweig”


或後期的


“Voigtländer & Sohn

Braunschweig”


但這支鏡頭的刻字是:


“Voigtländer & Sohn

in Wien”



由於只刻上德語維也納 - Wien,意味這是1852年,P.W.F. Voigtländer把廠搬到布朗施維克前生產的。那是筆者第一次看到這麼早期的Voigtländer & Sohn鏡頭,結果把它賣下來。這10年間,連同筆者這支,只見過3支Petzval是“Voigtländer & Sohn in Wien” 刻字的。

經歷了約180年的歷史,這支鏡頭有不少的改動。首先是它本身應該是沒有 “Tangent Drive” 的對焦結構的,是後來加上去的,所以序號位置被削去了一點。隱約讀到是3個數位,有可能是 “ No 265”。不過這組 Tangent Drive的對焦結構後來又被拆走。更有趣的這支鏡頭是有Waterhouse光圈插結構,但英國攝影師John Waterhouse是於1858年才設計了以他命名的Waterhouse光圈片系統。也意味著又是後來的改裝。最後的改裝來自筆者。筆者找了傑師博(已離開了多年,還是很令人懷念)改為Rolleiflex SL66接環,這便可以不用加對焦系統下拍120菲林了。



一直相信它是很早期的鏡頭,有可能是 Petzval教授運算出來的第一支14.9cm f3.3 Petzval。不過十多年前有關19世紀光學的資料不是太多。直到當年為Lomography開發第一支Petzval 85mm f2.2鏡頭。有一次筆者帶著它到維也納開會,在會上一位曾在Westlcht Auction當顧問的專家,他說這可是第一支用在Voigtländer daguerreotype camera上的鏡頭,才肯定了這個想法。


“The original Petzval lens mounted on the Voigtländer camera had a 14.9cm. focal length. The front group, with a diameter of 4.06cm., was composed of a biconvex crown glass glued to a concave flint glass. The rear group, 4.29cm. in diameter, consisted of a convex flint and biconvex crown”. - From p73 < Voigtländer Petzval Dietzler Busch Steinheil Zeiss – Photographic lenses in 19th century Germany and Austria>  by Corrado D’ Agostini 2016



直到去年,筆者入手了兩本19世紀光學天書 - 意大利收藏家Corrado D’ Agostini編註的 《Berthiot Chevalier Darlot Derogy Hermagis Jamin Lerebours Soleil PHOTOGRAPHIC LENSES OF THE 1800'S IN FRANCE》和 《Voigtländer Petzval Dietzler Busch Steinheil Zeiss PHOTOGRAPHIC LENSES IN 19TH CENTURY GERMANY AND AUSTRIA》。Corrado D’ Agostini教授非常詳細地記錄了每支鏡頭的尺寸,再一步肯定這正正是Petzval教授設計的第一支『Original Petzval』人像鏡頭。而由於序號有可能是“ No 265”,可能是第二批次於1841年生產的Petzval 鏡頭。不論削去的字首是不是「2」,由於序號刻字的位置只容納3位數,跟據書中序號資料,也肯定是1843年前生產。



約180年前生產的鏡頭,第一次鴉片戰爭,香港開埠之時,世上第一支人像鏡頭,沒有比它更珍貴的收藏了。

bottom of page